我想继续扩充一下博尔赫斯的阿莱夫的后记,以及我不是很满意于中文翻译的个别细节,所以在此对翻译进行一些纠正。
原文的 Kabbalah(קבלה)在中文翻译版中被称之为“犹太神秘哲学”。卡巴拉(Kabbalah)确实被挪用到塔罗牌占卜等诸多神秘主义之中。但严肃的卡巴拉作为一套犹太教内的神学、哲学、以及语言学系统,我觉得应该被当作一个专有名词翻译,而不是被用神秘哲学这种充满东方主义色彩的词汇概括。 另外一个没有翻译到的词汇是 Ein Sof(אינסוף),这个词可能比较难直译成中文所以被翻译直接忽略掉。但它恰恰所指的是卡巴拉主义用无穷对神学的阐释,文章的主旨之一。
博尔赫斯在后记中还提到了康托(这个只出现在了英文版,但并没在西文中出现),其实康托对集合论中的无穷序数使用阿莱夫当所表示的字母也和自身的神学态度脱不开干系。 康托在晚期试图把无穷拓展成绝对无穷(Absolute Infinite)的体系,并把这个体系的性质和上帝的性质联系在一起。
所以非常巧合地,无论是古老的卡巴拉主义还是近代的康托都对无穷用了相似的诠释方式。 而阿莱夫这篇文章本身,则是博尔赫斯尝试对这一永恒命题的再一次演绎。